2012年1月17日星期二

家人

—— 我認爲長大了,家人終究會成爲比朋友更不熟悉的人。

我一直以來很感謝家人,他們給了我很大的自由,哥哥姐姐也會在許多事情幫助我,我很感激。不過我是不想依賴家人的。我到現在還記得,應該是小學的時候吧,我詢問哥哥問題,而他們都只會叫我查字典。我想這應該是一個起點,培養我的獨立。可我發現,有時候我獨立過頭了。倒不是在物質方面的獨立,如果沒有父母的話,我想我大概不到一個月就沒食物吃了。而是在思考,人際圈,或者其他方面,我都不想麻煩家人。所以很多時候他們不了解我的想法。母親就常常抱怨都不了解我有什麽朋友,因爲我從未跟他們分享這些事情。

其實我和我家人的關係很生疏。以前還好。以前住店屋,房子小小的、舊舊的,所以我們常常都會碰面。搬家后,碰面的機會越來越少。白天,我父母在店裏工作,我呆在家。晚上回來了,他們囘他們房間。我嘛,通常都是睡覺/電腦/書。除了這三樣東西,我還真的沒什麽其他的消遣。我記得我曾經想寫一個小説,開頭似乎是這樣的:

“我在計算我和父母碰面的時間。白天,父親載我到學校上課。在車上5分鐘的時間都保留給電臺。父親專心駕車,我專心打盹。到了學校,我下車,彼此連一聲再見也沒有。放學了,母親來載我,電臺的聲音依然塞滿車内空氣。同樣下車,脫鞋,放書包。通常我都會先吃飯,母親則在忙家務。吃飯后,囘房間。此後和父母親再無交集,除非有補習需要他們載送。哦我們通常不一起吃飯,而我覺得這或許是我問題。我或許是下意識想避開他們。

有些事被誇大了。在車内偶爾還是會説話的。 我想,我們關係會那麽生疏是很理所當然的,因爲我們相處的時間很少,很少,少得連一個相識一兩年的朋友或許比我家人更了解我。我覺得我母親不應該如此責備我不願和她分享我的生活,若想要我談論,那請給我談論的時間,以及建立足夠的感情。而我或許會說,或許不會。

我是個習慣把事情歸類的人。學校的朋友是可以一起討論功課的;學記的朋友是可以一起瘋狂的;網友是可以傾訴事情的;而家人,僅僅只是家人罷了。學校朋友沒必要知道我的學記朋友是誰,就如同學記朋友沒必要知道我對網友傾訴的事情是什麽。家人,只要知道家人應該知道的事情就可以了,至少我是這麽認爲的。

我漸漸變得不喜歡和家人相處。年齡差距依然是問題。雖然在這種環境下逼得我不得不成熟,但我畢竟還是一個十多嵗的丫頭。有時候我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麽, 有時候他們是在談論我的事情。我一向不喜歡他們談我的事。極少是稱讚的。通常都是在挑毛病,認爲我應該多考慮,認爲我應該這樣,應該那樣。不同于朋友之間給的建議,他們是以過來人、前輩的身份給予忠告,語氣難免比較尖銳且強硬。而我通常都會避免這些事情發生。一旦發現父母走進書房,基本上能逃就逃,不能逃就聼。不説話,因爲説話會吵架,所以安靜地聼,而聼完后還是會逃走。

我是感激他們的。那種感激卻不是親情上的感激,而是感激他們為我付出那麽多錢。我曾聼母親說,我是意外得來的孩子。母親曾想過打胎,但最後選擇生下我。我不怨恨,我感激。因爲我知道父母很辛苦。養育5個孩子不簡單,所以我感激,感激他們選擇生下我。不過,我無法成爲一個孝女。我想我就是那種電影裏面,顧著掙錢給父母卻不關心他們的不孝女。而我承認我確實是這種人。

我對親情觀念很薄弱。我認爲長大了,家人終究會成爲比朋友更不熟悉的人。或許我還沒真正認識家人對我的意義,也或許,我天生就是個薄情的人。

1 条评论:

  1. 嘛,我不希望看见家庭只是以血液和义务来联系的状况啦...当然,对家人的关系和对朋友的关系是不同的。一般上维持自然的关系,尽孝道就好了?

    出外留学看看吧=),如果你会想家就表示你还爱着你的家~

    回复删除